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U2 vs Budd & Eno

U2的全新專輯《No Line On The Horizon》,聽得挺滿意呢。

話說在聆聽《No Line On The Horizon》的時候,當最後一曲〈Cedars of Lebanon〉的Ambient前奏響起時,我即時彈起來——我肯定這段好耳熟的Ambient音樂,是取自Brian Eno的舊作。只是當時無遐即時翻閱Credit以作證實,更沒有時間去翻出Eno的唱片找找看作對照,所以這個疑問在我腦海裡盤旋了整天。

然後,終於可以細閱Credit了——果然,這是Eno的,那是他與Harold Budd合作的1984年專輯《The Pearl》內的一曲〈Against the Sky〉。最重要是《The Pearl》為我的所喜愛的Ambient專輯,鍾愛程度甚至凌架於之前二人在1980年合作的《Ambient 2: The Plateaux Of Mirror》,情意結是毋庸置疑。也多得〈Cedars of Lebanon〉與Budd & Eno的關係,我的《No Line On The Horizon》聆聽過程中也產生了一個「估Sample」的有趣點子。

《No Line On The Horizon》是U2繼2004年的《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後足足五年來的全新專輯,但叫我對這張回歸之作為之引頸以待,是喜見樂團與Brian Eno、Daniel Lanois及Steve Lillywhite這三位幕後功臣再次濟濟一堂地走在一合作。

U2以Eno、Lanois及Lillywhite這個鐵三角陣容打造出來的專輯,最經典1987年專輯《The Joshua Tree》(Eno與Lanois監製、Lillywhite為部分歌曲混音),然後便到1991年的脫胎換骨摩登型格電氣搖滾之作《Achtung Baby》,這又是U2的另一典故鉅著。也是何解樂迷們會迷信三人走在一起時的化學作用。當然,2000年的《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也是有三人合力製作的專輯,只是聽來卻又不是那一回事而已。
聆聽著《No Line On The Horizon》,感覺上的確貼近回《The Joshua Tree》和《Achtung Baby》的製作氣味,Eno的電氣Sonic音質處理比比皆是,我不會說這是《The Joshua Tree》和《Achtung Baby》的混合體抑或可以怎樣媲美《Achtung Baby》,但的而且確是比他們過去幾張前作專輯好得多、一張耳感良好的「U2與鐵三角」作品,聽到更多Eno / Lanois與U2的互動(二人皆有參與歌曲創作)。

今次一方面有先行單曲〈Get On Your Boots〉抑或〈Magnificent〉、〈Fez – Being Born〉等有如重拾回《Achtung Baby》時電氣搖滾功架的曲目,甚至〈Stand Up Comedy〉的霸氣結他Riff更有如一次向Led Zeppelin的致敬。另一方面,也有多首發人深省之作,如描寫一名在阿富汗戰事中垂死之士兵的〈White As Snow〉(寄調傳統聖詩〈O come, O come, Emmanuel〉)、前奏令我想起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與帶點Gospel味的〈Moment of Surrender〉,而〈Breathe〉不獨是一首激情搖滾歌曲,重點是那很摩洛哥的弦樂。

但我至愛的還是〈Cedars of Lebanon〉吧。又,當年Budd & Eno的《The Pearl》亦是由Eno與Lanois一起監製,並在Lanois的加拿大錄音室收錄的。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是的,我也十分滿意這次U2的表現。
總覺得自Pop後,我聽得最開懷的一次。
雖然很多人,包括人都對Pop有保留,不過,我個人卻很喜歡此作。
今回No Line On The Horizon真的很出色。
我真的要認真考慮那套box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