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Chui Wan:風吹萬竅迷幻交融

毋庸置疑,Chui Wan「吹萬」是近年間最為教我聽得驚豔的國內新銳獨立樂隊。來自北京獨立名廠兵馬司旗下的他們,名字「吹萬」取自莊子的《齊物論》,「風吹萬竅」即發出各種聲音,比喻恩澤廣被天下,而其迷幻聲音彷彿是由千絲萬縷的元素交織而成,活像迷宮的空間,聽著聽著便會按捺不住考究起來。 
Chui Wan的首張專輯《白夜》,也順理成章是我心目中本年度最重要的中國新樂團出品。為他們操刀監製,是Ourself Besides Me的楊帆。
「吹萬」被介定為迷幻樂隊,樹立起是屬於當今二千年世代的混搭性迷幻音樂,然而別誤會他們是在復刻60年代末的正宗迷幻搖滾風,反之樂隊所勾勒出是傾向師承自Post-Punk世代的撲朔迷離冷洌聲音,甚至70年代的Krautrock,有著他們的實驗性精神,當中埋藏著無限的可能性。

《白夜》的開場曲〈游泳〉是一首意境淒迷的潛水式迷幻樂章,背後有一層吹彈可破的電聲,那是Carsick Cars的張守望客串的Terry Riley式琴音。 Chui Wan並不是直截了當的迷幻樂團,所以〈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是他們有著Goth式迷離氛圍的Noise-Pop歌曲,〈辯駁〉這首樂章在迷幻的Post-Punk曲風下卻有著Dub樂的肌理,迷幻而神秘得天旋地轉的〈丹頂鶴〉裡主唱閆玉龍的歌聲配以有如Suicide的Alan Vega之迷魂Reverb聲效,〈Berber〉是在實驗電聲、連綿Post-Punk鼓擊與Dub-Funk結他Riff下是極度深潛之作。

 〈另一種愛〉為全碟最悅耳而純樸的迷幻小品,是首色澤明亮、美麗得飄上半空中的Dream-Pop情歌。 與此同時,Chui Wan也有Epic起來的時候,主題曲〈白夜〉不但捕捉了一份中東的迷幻風,當樂曲推至扣人心弦起來是還切入了王子衡Free-Jazz色士風獨奏。長達十分多鐘的〈Tomorrow Never Knows〉有Snapline的李青參與電子合成器部分,歌曲更是把Krautrock、Post-Punk、Dub、Psychedelic、Industrial、Free-Form共冶一爐,是他們最野心的一曲,而曲中的Bassline可會叫你聯想到Joy Division呢?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Forget The G:後搖G點

澳門獨立樂隊Forget The G在2010年發表的首張迷你專輯《Prologue》,即使他們所樹立起是以歌曲為本的另類搖滾姿態,但已呈現出多少邁向Post-Rock的端倪。然後,我們亦見證到Forget The G所發生的轉化過程,朝向深化的音樂姿態發展。在他們的全新專輯《I See You Watching Me While I'm Watching You》裡,我把Forget The G標籤為一支Post-Rock樂團相信也沒有人有異意。 
兩個時期的Forget The G,不變的只有主唱兼結他手Eric Chan和鍵琴手Frog Wong二人。與前作《Prologue》時的最大分野,是Forget The G已由昔日的另類搖滾,而蛻變成《I See You Watching Me While I'm Watching You》裡有長長演奏空間但仍可尋見Radiohead血脈的Post-Rock風骨。
有趣是專輯內的九首作品都是「無題」曲目,但每首作品卻有一個單字的命題,即是「無題中有題」。

由Frog的典雅鋼琴與Eric的結他Droning帶出的專輯開場曲〈困〉,便是足足有近十二分鐘長度的Post-Rock Epic之作,感覺又好比Pink Floyd氣氛化迷幻Prog Rock,你以為這是純音樂曲目嗎?Eric到了七分鐘後才開腔主唱,後來Frog還切入了一段Free-Jazz鋼琴。 

〈尋〉讓迷幻結他與鏗鏘典雅琴音絲絲入扣而來,〈看〉從低調闇黑的意景(Eric的冷眼旁觀演繹唱得甚佳)而推至扣人心弦起來,〈別〉是由E-Bow結他與傷感鋼琴帶出的懾人心魄樂曲再配以蒼白主唱,Forget The G的作品就是具有這樣叫人凝神靜聽的迷人之處。也喜歡Frog的琴音在Forget The G作品裡的溫婉作用,〈路〉有如配以坂本龍一鋼琴的Post-Rock樂曲但亦予我凸顯出Richard Wright鋼琴音的Pink Floyd作品之感覺,而〈葬〉更是由鋼琴作主導的曲目。 

〈終〉是今次Forget The G唯一的Song-Based另類搖滾歌曲,縈繞心頭盎然。

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Egyptian Hip Hop:前衞流行‧出埃及記

這個樂隊名字太搗蛋了。他們明明不是埃及人,也不是玩Hip Hop,卻把自己喚作Egyptian Hip Hop,相當之「名不副實」。實情Egyptian Hip Hop是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四人Art-Pop / Progressive Pop獨立樂隊——「前衞流行」可以是最折衷性的形容。 
Egyptian Hip Hop在2008年冬天在曼城所組成,當時這四位校友才十七歲而已。然而在2010年9月於Moshi Moshi Records發表過首張EP唱片《Some Reptiles Grew Wings》後,樂隊卻停頓了一段時間。直到他們加盟昔日原籍比利時的Techno重鎮、2006年復辦後以英國倫敦為基地的R&S Records旗下,Egyptian Hip Hop才重上軌道,並在今年秋天帶來了他們的首張專輯《Good Don't Sleep》。專輯在列斯與威爾斯灌錄、由Richard Formby (Wild Beasts / Darkstar) 監製。 
毋庸置疑,讓我對Egyptian Hip Hop之處男專輯為之引頸以待,是因為我看到了他們列舉出的音樂影響:他們喜歡1979至1984間的New Wave以及前衞與流行音樂,喜歡Steve Reich、Terry Riley等Minimalism作曲家,喜歡Brian Eno以及Conny Plank監製的唱片,喜歡David Byrne、Arthur Russell、坂本龍一、Japan的David Sylvian / Mick Karn / Steve Jansen、King Crimson的Adrian Belew / Robert Fripp / Tony Levin / Bill Bruford、Cluster的Moebius / Roedelius、BBC Radiophonic Workshop的John Baker,還有《Paul McCartney II》時期的Paul McCartney,實在太對我的口味啊!當然,誰也可以說得怎樣天花龍鳳,但Egyptian Hip Hop卻以其聲音來證明到他們真的秉承著這樣的音樂薰陶而來。

如今各人才二十歲出頭,看他們的外表只會以為他們是那些大剌剌的Indie-Rock樂隊。但事實上他們的曲風卻泛著濃郁的前衞音樂氣息。先行單曲〈SYH〉便是有著Talking Heads在《Remain In Light》時期的Polyrhythmic節奏遇上Techno電音肌理的Art-Pop歌曲,同樣地〈Tobago〉這首Dream-Pop曲目是糅合著簡約主義與Talking Heads的Afro音樂肌理。

Egyptian Hip Hop身上當真有Japan或坂本龍一的影響?如〈Strange Vale〉、〈Snake Lane West〉等歌曲裡一手玲瓏浮突的Bassline,無疑甚有已故Japan低音結他手Mick Karn的功架,而〈One Eyed King〉裡神秘而迷魂的Bassline與連綿的鼓擊亦呈現出一股80年代的Art Rock組態。而新單曲〈Yoro Diallo〉在清爽的80年代New Wave曲風下,更勾勒出點點夢幻東方味,連MV也扮成「日本製作」呢。 

由Ambient電音氛圍(尤其酷似Krautrock派那種)帶出的〈The White Falls〉,歌曲的結他聲不是很Cocteau Twins嗎?〈Pearl Sound〉再次是Egyptian Hip Hop拿手的Art Rock / Dream-Pop歌曲。再聽〈lltoise〉,上半部分像Durutti Column的唯美簡約結他音樂配以民謠般的主唱,尾段卻引伸有如Ash Ra Tempel / Ashra的Manuel Göttsching那麼樣的Progressive歐陸電子音樂。

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Calvin Harris:群星拱照高姿態

誠然,我對Calvin Harris這位蘇格蘭唱作歌手/電音製作人/DJ最感興趣,只是他在2007年發表首張專輯《I Created Disco》時期,他那帶著80年代音樂薰陶的Electro-House與Nu-Disco曲風雖不算新鮮但來得有趣,並反映到他可以當起流行唱作歌手來。然後Calvin取得更大成就,是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唱片監製兼作曲家大紅人,他的聲音也開始多了一份高姿態的感覺。 
經過2009年登上了冠軍位置的第二張專輯專輯《Ready for the Weekend》之後,Calvin花了十八個月於錄音室閉門造車,在第三張專輯《18 Months》裡我們看到他漸漸從歌手的角色引退下來,而進一步凸顯其著名監製的身分,開宗明義地打造出大部分歌曲皆有客席主唱的群星拱照的專輯出來之餘,更要以創造其商業成就新高為已任。
事實上,《18 Months》是他甚具企劃性的專輯,先行單曲差不多橫跨半年而來——美國R&B女伶Kelis獻唱的〈Bounce〉、Calvin親自演繹出的〈Feel So Close〉、美國R&B歌手Ne-Yo主唱兼被用作Pepsi Max廣告歌的〈Let’s Go〉、英國白人騷靈唱作人Example唱出的〈We'll Be Coming Back〉,都成為英國排行榜亞軍;到了Florence and the Machine的英國女唱作人Florence Welch主唱的〈Sweet Nothing〉,更終於登上冠軍位置了。《18 Months》要成為Calvin另一張冠軍專輯,根本沒有甚麼難度。

音樂上又如何?早已要擺脫《I Created Disco》時期的80年代元素,《18 Months》可以說是Calvin的Dance-Pop專輯來。〈Bounce〉是在Kelis的美好嗓音下的Electro House,〈Let’s Go〉絕對是其舞池Anthem,〈We'll Be Coming Back〉是多麼優美的Bitter-sweet舞曲,〈Sweet Nothing〉是其Progressive house流行曲。此外還有Rihanna在去年已發表的Pop House曲目〈We Found Love〉,剛出版了新專輯《Halcyon》之英國Dream-pop女唱作人Ellie Goulding唱出歐陸舞曲風的〈I Need Your Love〉,Dizzee Rascal與Dillon Francis演繹的Grime / Electro hip hop作品〈Here 2 China〉,而與荷蘭DJ兼製人Nicky Romero合作〈Iron〉就像加上了Calvin之騷靈主唱的Daft Punk作品。 

在眾多歌曲作品下,反而那幾首純音樂曲目卻突出起來。〈Awooga〉來個Acid House吧,〈Mansion〉是Acidic得起的Electro樂曲,更喜愛〈School〉的輕鬆閑適80’s Electro-Funk。只是在整體上Calvin Harris自己的個性也含糊起來。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Carl Barât:突擊演出!

意想不到,在香港可以發生一場如此「突發性」的免費音樂會。而且主人翁不是近水樓臺的本地樂手,而是來自The Libertines及Dirty Pretty Things的Carl Barât。 
當年The Libertines走紅後,得悉他們在英國舉行音樂會,樂隊都是在網上召集、在留言板上公佈消息,甚至曾因而令到The Forum的五千五百張門票火速售罄,因為他們的樂迷都是Web-Based的。而今次,我們正正可以體驗到Carl在網上號召力。

話說在11月1日,Carl應邀來港為Burberry的Pacific Place旗艦店之私人派對擔任表演嘉實。然而由於不少樂迷都在Carl的Facebook專頁留言表示他這次千里迢迢訪港卻沒有作公開演出而大感失望,而Carl之前亦不知道這只是私人性質的表演,又或者Carl在Burberry店內演出時面前的都是名人/潮人而非熟悉其歌曲的熱情粉絲故有不是味兒之感。所以,當晚凌晨兩時許,他於其Facebook專頁上宣佈他與樂隊會在11月2日晚再為其樂迷多演出一場,而且還要是免費的、公開的,詳情會在當日下午二時公佈。 

這實在太酷、太瘋狂的事情吧,也是在香港史無前例的一次。 
Carl這場「突發」演出就在兩天前主辦過Dinosaur Jr. 的Songs For Children義務協辦、位於石塘咀工廈的Beating Heart Studio免費借出場地之下發生了——當然Carl與樂隊也是不收分文。採取先到先得的入場方式,全場爆滿達二百多名樂迷參與。

這次Carl帶同了The Libertines / Dirty Pretty Things鼓手Gary Powell(發覺他有點貌似Isaac Hayes)、Dirty Pretty Things結他手Anthony Rossomando以及低音結他手Ryan Cullum來港,基本上已是四分三隊Dirty Pretty Things了。一小時多的演出,除Dirty Pretty Things及其個人作品外,Carl亦玩了不少The Libertines的舊作;除作Full Band演出外,Carl也有他的個人Acoustic Set。不用為Burberry演出時般要穿得斯斯文文,今夜他們可以盡情得多,在台上抽烟、玩得大汗淋漓酷熱起來時便把上衣脫去,這才是Carl喜歡的演出方式。 
看得出,Carl是一位很愛其樂迷的音樂藝人、也很享受這場「突發」音樂會,之後還他不忘在Facebook上轉載香港樂迷拍攝的照片。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Dinosaur Jr.:小恐龍萬聖夜

在若干年前,我們根本從沒想過可以在香港看到原裝陣容的Dinosuar Jr.演出。當然,這是拜主腦J Mascis自2005年起帶同Lou Barlow(Sebadoh / The Folk Implosion)與Murph這兩位元老成員讓Dinosuar Jr.復合所賜。然後,樂隊在今年發表第十張專輯《I Bet on Sky》,之前我們已先得悉Dinosuar Jr.會聯同Thurston Moore及...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在台北為《Don’t Look Back》Volume 1演出,繼而又確實Songs For Children會主辦他們來港。昔日被視為不可能的夢想,都彷彿在逐步走近。
而Dinosuar Jr.的香港站音樂會,就在昨晚萬聖節於九展Music Zone舉行。我們見證了白髮恐龍教主J Mascis首次登陸香港的歷史性時刻。

教主果然是教主,行踪獨來獨往。話說當暖場樂隊Papancha正在演出之際,身穿綠色Adidas外套的 J Mascis忽然隻身以蹣跚腳步從Music Zone的出入口走了出來,他要去哪裡呢?原來是他要到Starbucks買咖啡,期間當然惹來不少恐龍門徒與他合照。 

踏入九時半之後,J Mascis、Lou Barlow與Murph三人徐徐出場,演出以來自1991年專輯《Green Mind》的〈Thumb〉揭開序幕。可見到,教主J在台上酷到不得了,除了唱歌之外幾乎不發一言、極為沉默,與台下樂迷溝通、介紹歌曲的發言重任,便交由Lou負責——除了後來Lou的低音結他帶屢次鬆脫,當他在歌與歌之間找Roadie「救急」時(那只是用膠布纏實而已),教主J才開金口說了聲”Thank you for coming”以免Dead Air太久。 

以技術性來衡量,J Mascis一向是壓倒性地凌駕於同期的美國Alternative Rock先鋒樂隊的結他手,這夜我們終於可以現場一睹這位「另類結他神」的丰采。而現場看到一直以蓬鬆曲髮著遮著臉龐的Lou Barlow以彈結他的手法來演奏低音結他之功架,也無疑令人大開眼界。 
這是承接新專輯《I Bet on Sky》的巡演,但新歌只有玩了單曲〈Watch the Corners〉、〈Don't Pretend You Didn't Know〉和〈Rude〉而已。反之Dinosaur Jr.卻玩出了不少他們的經典作,1988年的〈Budge〉、1991年的〈The Wagon〉、1993年的〈Start Choppin’〉,都好比如數家珍地送上。當晚是萬聖節,玩1988年的〈Freak Scene〉固然是應節不過吧。要更早期的曲目,那不但臨近尾聲時玩出了來自樂隊1985年首張專輯《Dinosaur》的一曲〈Forget the Swan〉,甚至還玩回Dinosaur Jr.前身Deep Wound(成員有J Mascis和Lou Barlow)的Hardcore-Park作品〈Training Ground〉。

Encore部分只玩了兩曲,那同是來自1993年專輯《Where You Been》的〈Out There〉和〈Get Me〉。(翌日Dinosaur Jr.到台北演出,開場曲是重玩The Cure的〈Just Like Heaven〉,為甚麼在香港沒有玩啊?) 
當晚我除了在Merchandise部門買了件T-Shirt外,還買了《I Bet on Sky》的紫色雲石膠Vinyl呢。

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

Mélanie Pain:曼城‧巴黎

2009年,Mélanie Pain從法國巴黎樂團Nouvelle Vague走出來發表了她的首張個人專輯《My Name》,無疑這是踏出了她單飛的第一步,貫徹眾「NV女郎」得以獨當一面地發表個人唱片的發展——何況Mélanie是跟Nouvelle Vague最為合作無間的一位女歌手。但誠然對我來說專輯裡那種所謂小清新的歌路,來得太理所當然吧。 
兩年後,Mélanie開始籌備她的下一張個人專輯。想不到她在這陣子帶來的第二張個人專輯《Bye Bye Manchester》,卻叫人聽得頗為驚喜。
專輯之所以喚作《Bye Bye Manchester》,那是在去年4月Mélanie帶著一部Casio PT-30電子琴、一支Ukulele與一把Autoharp,以及兩張分別由巴黎到倫敦、由倫敦到曼徹斯特火車票出發。她在曼徹斯特逗留了八個星期,寫了二十多首歌曲出來,然後她依依不捨地離去。

同是既有法文歌與英文歌,但多於《My Name》時的典型小清新。Mélanie在創作過程中她乃花了不少時間在節拍程序與Vintage Synth演奏上,所以由巴黎唱作人Albin de la Simone監製、在巴黎灌錄的《Bye Bye Manchester》裡,乃含有有不少Electro-Pop或以Synth為主奏的曲目。 

專輯的開場曲兼最新主打歌〈7 Ou 8 Fois〉,是首有著簡約而復古結他Riff的清爽但靡爛Indie-Pop歌曲,曲中不少了有Synth獨奏位。先行單曲〈Just A Girl〉這首輕鬆明快的獨立電子流行曲可愛小品,更有Albin de la Simone的Vintage Synth演奏與Mélanie的主唱作和應。當然,〈Ailleurs〉絕對是甜絲絲的Synth-Pop靚歌。 

〈Je Laisse Tomber〉不但來得神秘而迷惑,未段的鼓擊獨奏效果甚驚豔。〈Miami〉有如John Barry的電影音樂感,即使你聽不懂法語,但只要聽到她唱到又Whisky又Martini,已可感受到歌曲的頹靡美感。

而Mélanie不獨只有到曼城寫歌,也到過倫敦,目的是與倫敦唱作歌手Ed Harcourt合唱了出自Ed手筆的浪漫獨立搖滾歌曲〈Black Widow〉。 

感性溫文爾雅時,在專輯裡也可以找到憂傷美麗的Folktronica主題曲〈Bye Bye Manchester〉。更為縈繞心頭的Ballad而,以木結他作主奏的Acoustic-Folk曲目〈Ça Grandit〉,以及只有孤寂Fender Rhodes電鋼琴伴奏的〈How Bad Can I Be〉,都是Mélanie萬般觸動心靈的時刻。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Patrick Wolf:十年總結 | 古意重塑

今年是原籍愛爾蘭、成長於英格蘭倫敦市的唱作歌手兼多元樂手Patrick Wolf的出道十週年,才29歲的他為紀念這個里程碑,那不是隨隨便便出版一張精選專輯便算,而是嚴選了十六首伴隨他成長與走遍世界各地演出的代表作出來,以反璞歸真的復古Acoustic形式來重灌成《Sundark and Riverlight》這套雙唱片專輯,來作為一個階段之總結。 
以往Patrick Wolf的歌曲,都是以把電音、民歌與古典共冶一爐見稱。然而今次繼續由其自家廠牌Bloody Chamber Music出版的《Sundark and Riverlight》裡,Patrick卻銳意走出他過去的電音民謠曲式,而去蕪存菁地除去所有摩登的電子音樂素材,打造出百分百的Acoustic專輯出來。零科技化的音樂製作下,滿溢著是凱爾特豎琴、鋼琴、古典結他、Ukulele、弦樂四重奏、木管樂四重奏的復古演奏,Patrick的作品是從未來得如此全然發思古幽情、詩意洋溢而來,有如置身歐洲鄉村的思古幽情,多麼的動聽而美不勝收。 

Patrick憶述他早年的演出,都是在沒有咪高鋒與只有單件樂器自彈自唱下在民歌俱樂部、畫廊甚至街頭上舉行。他懷緬這種原始的音樂表現方式,當他進入Real World Studios灌錄《Sundark and Riverlight》時,他還以為這會是他一人包辦的專輯,但就是因為他對音樂有點貪心,所以在唱片裡我們可以聽到有弦樂及木管樂手座鎮。
唱片喚作《Sundark and Riverlight》,那是來自《Lycanthropy》時期歌曲〈London〉之歌詞。而專輯亦被劃分成Sundark和Riverlight兩部分,前者是結集他較幽暗而孤獨下寫成的曲目,而後者則是帶有希望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歌曲。

在古意盎然的曲風下,唱片開首重玩其第二張專輯的主題曲〈Wind in the Wires〉已是如斯美麗得沒話說,奏出古樸的鄉村風情,〈Teignmouth〉在陣陣電影感下亦是多麼古雅幽美得觸動心靈(歌曲在英格蘭告西南部告羅士打即的古老鄉村大宅Hilles House所拍攝的演出影片亦不容錯過)。促使Patrick重灌其舊作的另一因由,是他有感到早年他D.I.Y.錄製的歌曲不夠專業,如《Lycanthropy》時的〈Paris〉,他萬料不到這會成為音樂會上樂迷心目中的國歌,現在便截然不同地換上情感豐富而又抑揚頓挫的新古典民謠演繹。

 〈The Libertine〉勾勒出蕩氣迴腸的古典氣派,〈Overture〉是伴以弦樂四重奏的古樸民謠;如果說〈Hard Times〉是Michael Nyman遇上民謠歌曲的話,那麼〈The Magic Position〉便是由Nyman主理的Baroque-Pop曲目。而〈Vulture〉則變成了深沉而冷酷的鋼琴Avant-Ballad。 

而重新闡釋2011年專輯《Lupercalia》的近作方面又如何?〈Together〉帶來的古典結他可謂叫人耳前一亮,〈House〉換上一片田園風情,而〈Bermondsey Street〉還加入多國語言的獨白,當中可以聽到一把廣東話女聲呢。

鳳凰山主峰觀雲海

自從在一年多前搬家之後,便沒有再登上過鳳凰山,因為現在由我居住的地方去大嶼山實在太費時了。昨天心血來潮到鳳凰山走走,卻有意外的收獲——在主峰上看到了一大片厚厚的雲海!
誠然,當我從伯公坳出發時,並沒有預料到可見遇上這樣的美景。
然後走過幾道「天梯」,當走到臨近主峰的那段「天梯」時,我也走進了雲層並穿過之,然後回頭一看:嘩,雲海啊! 
而我就在當日下午五時左右,於934米的鳳凰山主峰上,飽覧這片藍天下如仙境般的雲海,差點兒有想跳落雲層上的衝動。登上鳳凰山而可以遇上如此美麗的雲海景色,實在可遇不可求。
欣賞了大半小時這樣的良辰美景之後懷著大滿足的心情走落昂平了。背後的天仍很藍。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Muse:從古典到科幻

秉持為「2012倫敦奧運會」呈獻官方主題曲之光環,毋庸置疑英國三人樂團Muse這次帶來樂隊的第六張專輯《The 2nd Law》,實在有股非同凡響之勢。然而別管他們是當今怎樣德高望重的天團,我們所關心的仍是Matt Bellamy、Chris Wolstenholme與Dominic Howard三子這次可會有何新突破。 
2009年前作專輯《The Resistance》橫跨兩年的世界性巡演告一段落後,Muse便在去年10月再次聚首一堂等備新專輯,並花了四個星期寫好了《The 2nd Law》的歌曲雛型,新專輯的名字,乃取材自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第二定律」。
貫徹Muse近年的大製作方針,今次《The 2nd Law》由Beck的父親David Campbell為他們編寫與指揮管弦樂,動用了三十多名管弦樂手、還有三十人的合唱團,進一步覆行他們的交響樂搖滾理念。

開場曲〈Supremacy〉已是一首在張力十足搖滾曲風與管弦樂水乳交融下充滿起承轉合、扣人心弦的交響樂搖滾歌曲,管弦樂的演奏又泛著「占士邦」電影配樂之氛圍,尤其叫人聯想到Paul McCartney & Wings的〈Live And Let Die〉。「2012倫敦奧運會」主題曲〈Survival〉是交由蕩氣迴腸之古典Choir作伴唱的歌劇搖滾曲目,來得氣勢磅礡,而Matt的一手辛辣結他獨奏亦甚有Queen結他手Brian May的風範。在〈Survival〉之前還來了一節短短的電影感交響樂〈Prelude〉。而〈Explorers〉這樣偉大的Ballad自然少不了。

《The 2nd Law》可叫人聽得耳不暇給,因為Muse做出了多元性的樂風。寫與女友打架的新單曲〈Madness〉,乍聽下去你會以為是他們的另一電音搖滾曲目,但Matt的白人騷靈演繹、背後的福音和唱、歌曲的12 Bar藍調曲子,都殊不簡單。Matt寫給他與影星未婚妻Kate Hudson所誕下的兒子Bingham Bellamy的〈Follow Me〉,開始時以為是首Ballad,然後卻大玩Giorgio Moroder式歐陸電音曲風。 

復刻80年代風是Muse在《The 2nd Law》裡的一大取向。於大剌剌的Funk Groove下,〈Panic Station〉便祭出很80年代搖滾之曲風,有如Prince遇上Robert Palmer,更有曾為Stevie Wonder伴奏的芝加哥銅管樂團奏出的Horn Session,連Matt的唱腔也浮誇起來。〈Big Freeze〉演繹得好比INXS與U2上身,而〈Animals〉則有著80年代英倫搖滾的靡爛、幽美與浪漫。 

而Muse今次最史無前例的大突破,是低音結他手Chris大開金口獨唱了兩曲〈Save Me〉與〈Liquid State〉,說他對抗酗酒的前者是一首帶著The Beach Boys唱詠薰陶的美麗Art Rock歌曲,後者則彰顯出他們爽勁的大搖大滾Power Trio功架。 

回應〈Supremacy〉的電影感,同是應用管弦樂伴奏,今次Muse卻是想捕捉大電影式配樂而多於古典音樂。作為《The 2nd Law》之壓軸,碟末兩曲〈The 2nd Law: Unsustainable〉和〈The 2nd Law: Isolated System〉,便是他們把科幻電影浩瀚管弦樂、電音與搖滾曲風共冶一爐,。

2012年10月4日星期四

電幻城曲:在爵士與電音之間的民間故事

當兩位美籍華裔音樂家走在一起聯袂合作,彼此間定有一種跨文化的使命。當梁建生(Dana Leong)遇上梁文偉(Dave Liang)的時候,他們為「新視野藝術節」帶來在11月2、3日於沙田大會堂舉行世界首演的《The Sound of Folk Tales》,中文取名為《電幻城曲》,那不獨是一個糅合東方與西方、原音與電音、傳統與現代的多媒體音樂演出,更重要的還有是二人分別對中國、日本、美國的傳統民間故事之探討為大前提。 
兩位有著不同英文拼音的梁先生,Dana與Dave本身都是獨當一面的音樂家——Dana來自跨越Jazz、Funk、Hip Hop與Classical的四人樂團Milk & Jade(成員包括有一名MC、一名鼓手、一名鍵琴手以及負責大提琴與伸縮長號的他),亦有他與一名結他手及一名唱盤演奏家所組成的三人樂隊Dana Leong Trio;而Dave則是把Electronica電音潮樂與30年代上海時代曲共冶一爐的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之創團靈魂人物兼製作人,曾發表過多張專輯。

同是發跡自美國紐約市音樂圈的他們,身上流著是當地的音樂大溶爐血脈,以打造出折衷主義的音樂為己任,擁有多重音樂性格。從中並不難找到兩者之間所存有的共通點:電音、Hip Hop、爵士、古典以及東方音樂的根源。 

Dana與Dave都是來自音樂學院的音樂家,擁有深厚爵士樂的造詣,同時亦受到當代Electronica音樂的衝擊,奠定了他們的摩登電氣爵士樂姿態,促成《電幻城曲》的主體樂風。 兩位惺惺相惜的美籍華裔音樂家,生於美國肯蕯斯的Dave,其雙親是台灣人;而同是出生於美國的Dana,他則是中、日混血兒。故其東方文化的背景亦有較複雜的層次。Dave是鋼琴家/鍵琴手,而Dana則大提琴兼伸縮長號演奏家(同是擅長大提琴與伸縮長號的音樂家可謂甚為鮮有呢),再加上中樂的琵琶與東瀛的日本箏以更呈東方特色,那都為《電幻城曲》的電音曲風製作上演奏出不同的動態。 

演出名為《The Sound of Folk Tales》,《電幻城曲》是圍繞著中、日、美三地的三個民間故事為主題,以現代的手法帶出傳統民間故事之美與詩意。 《電幻城曲》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出自Dave手筆的《白蛇傳》,取材自這個家傳戶曉、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故事;第二章是出自Dana手筆的《青春之泉》,這是其母親常對他說的日本民間故事;而第三章則是二人聯袂創作,取材自印地安美洲原住民的民間故事《創世故事:善惡誕生》。 

作為一個多媒體音樂演出,Yuki Nakajima美麗的動畫固然功不可沒。作為在香港作世界首演,《電幻城曲》亦引進了本地的名字參與,其中包括早年為Indie Funk Rock樂隊Site Access主唱、現為「24味」成員、亦曾發表個人專輯的香港著名Rapper藝人Ghost Style(本名Brandon Ho),以及Hip Hop / Breakdance舞蹈團體M. I. N. D. Studio,以注入香港的本土文化特色。

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Dinosaur Jr.:爽龍航空

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以J Mascis為首的Dinosuar Jr.在今年發表了繼《Farm》後三年的新作——即樂隊第十張專輯《I Bet on Sky》,然而「小恐龍」這次真正能夠叫我們一眾台港樂迷為喜出望外的,是先收到他們會在11月1日聯同Thurston Moore及...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在台北為《Don’t Look Back》Volume 1演出的大好消息,然後又確實了香港方面由Songs For Children主辦他們在10月31日萬聖節當晚於九展Music Zone舉行一場音樂會。「小恐龍」這隊傳奇性另類搖滾樂團首次訪華演出的意義,可謂已經多於一切。 
在「小恐龍」以外曾組成過J Mascis + The Fog及發表過好幾張個人專輯的J Mascis,現已一頭白髮的他在2005年帶同Dinosuar Jr.復出,從07年的《Beyond》到《Farm》,再到今次的《I Bet on Sky》,可發覺今天的「小恐龍」已日漸減退了昔日之氣燄囂張但卻多見活力。甚至我形容《I Bet on Sky》是一張來得相當清爽而陽光的另類搖滾唱片,令人聽得蠻愉快那種。
先行單曲〈Watch the Corners〉雖然由Power Chord結他帶出,但在J Mascis神傷的主唱下卻產生出如沐春風之感;而專輯開場曲〈Don't Pretend You Didn't Know〉則是來得節奏明快之餘,而又有著溫婉曲調的歌曲。Groovy兼配以Wah-Wah結他的〈I Know It Oh So Well〉簡直叫我回到1989、90年的Madchester年代,而出自Lou Barlow手筆的〈Rude〉那爽勁Indie Rock曲風那何嘗不是他在Sebadoh時風采呢。

在中板曲風下的苦澀之作〈Stick a Toe In〉是今次最觸動心靈的時刻。專輯結尾是長達六分多鐘的〈See It on Your Side〉,是一首好比Neil Young的Epic搖滾曲目,要聽J Mascis的結他功架,可從曲中長長的結他獨奏之尋見。

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

Grizzly Bear:藝術搖滾灰熊

誠然當初我對Grizzly Bear這隊美國布魯克林樂團發生興趣,很大因素是他們來自英國電音名廠Warp旗下,一隊得以被電音廠牌所羅致的獨立搖滾隊伍,都應該錯不到哪裡。況且,他們又是當代布魯克林系Psychedelic大軍的一份子。直到在2009年聽過為他們取得高度評價的《Veckatimest》專輯後,在我心目中這群「紐約灰熊」已不獨是一支迷幻搖滾樂隊,而是開始邁向藝術搖滾的姿態,那毋須拜託Radiohead的Jonny Greenwood對他們點名稱讚,也能窺見到Grizzly Bear之躍進。甚至乎,他們已被形容一隊樂迷翹首以望、指日可待的「美國Radiohead」。
在《Veckatimest》之後,Grizzly Bear亦進入了暫休狀態。直到去年夏天Ed Droste、Daniel Rossen 、Chris Bear和Chris Taylor四人才在德州Marfa再次聚首一堂,籌備製作樂隊的第四張專輯《Shields》。
《Shields》是Grizzly Bear最華麗而修飾的一張專輯。作為最先曝光的主打曲目〈Sleeping Ute〉,這首由Daniel主唱的作品是首帶著藍調根源的Art Rock歌曲;而Ed主唱的另一首單曲〈Yet Again〉則是來得美麗而漸見扣人心弦的藝術搖滾曲目,還大玩迷幻聲效。

 〈Speak in Rounds〉由幽悒Psychedelic-Folk演進成明快的迷幻Folk Rock,〈A Simple Answer〉好比讓Iggy Pop在〈Nightclubbing〉裡的節拍配以陽光的曲調,〈Half Gate〉在大提琴伴奏下是他們泛著古雅幽情的Chamber-Pop之音。Grizzly Bear可像Radiohead嗎?〈The Hunt〉便可會令你聯想到Thom Yorke那種孤高詩意、輕盈飄逸的歌曲,專輯內亦可找到〈Adelma〉這樣短短一分鐘的Ambient樂章。

要更深邃的層次,有著一股有如Talk Talk般之懾人內聚力的〈What's Wrong〉,是那種帶著爵士樂韻味的Prog Rock歌曲,很Deep。而〈Sun in Your Eyes〉是他們的Epic式七分鐘的Art Rock / Prog Rock著作。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The xx:深夜裡一片深邃的白

從昔日一行四人變成今天的三人組姿態,樂迷都很關心英國倫敦樂隊The xx繼2009年的首張專輯《xx》後他們會發生甚麼樣的變化,尤其是前作是他們的2010年度Mercury Music Prize得獎作品。現在,Oliver Sim、Romy Madley Croft與Jamie Smith簡化為兩位唱作歌手加一位製作人的合作方式下回來,我們都看到The xx在第二張專輯《Coexist》裡走進了另一深邃的音樂層次。 
封面上同是一個大交叉圖案,《xx》與《Coexist》一黑一白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xx》是屬於黃昏的音樂,那麼今次《Coexist》便是屬於深夜的,尤以在夜闌人靜閉上眼睛細聽為效果最佳。
隨著結他手Baria Qureshi在2009年離隊,不但那種低調的Post-Punk結他線條已被帶走,在《Coexist》裡The xx亦再沒有如〈Crystalised〉般節奏明快的曲目。反之他們的聲音乃變得緩慢深邃起來,來得更簡約、冷靜、憂傷而令人沉思。加上Oliver和Romy這對自三歲那年已認識的青梅竹馬好友,已不再如上次般只有透過iChat在網上交換意見寫歌詞,而是特意共處一室齊齊把歌曲合寫出來、交換唱對方寫的歌詞,所以今次的歌曲都有著一種細密/私密的情感,尤其是大部分由二人合唱出的歌曲,前者的冷冷唱腔與後者的動人騷靈嗓音,都唱得如在對話般。

泛著一片很電影配樂感的孤寂氛圍下,由Romy主唱的主打單曲〈Angels〉在空氣中瀰漫著赤裸裸的嗓音與靜謐的曲風,她唱得猶如墮落天使。來到Oliver主唱的〈Fiction〉,這是多麼Bittersweet的Post-Punk電音Ballad曲目,《Mojo》的碟評說像The Cure遇上Bronski Beat的〈Smalltown Boy〉,曲中的鍵琴/結他Riff的確與後者的Synth Riff甚相似。 

〈Try〉散佈著猶如飄浮在夜空中的節拍,並配上Romy如漣漪般的結他,多麼美麗的Dream-Pop Ballad。〈Tides〉是The xx首次在唱片裡用上弦樂伴奏,為這首漸漸明快起來的歌曲營造出蒼茫的意境。真真正正由Oliver和Romy作二重唱Duo演繹的〈Our Song〉,背後是有如Cocteau Twins那樣漫天無際的飛翔結他。 

之前Jamie揚言《Coexist》是受著Club Music薰陶的唱片,即使當中沒有很舞池的作品,但他卻聰明地把這些影響以深邃的曲風呈現出來,祭出The xx給闇黑舞池的緩慢舞曲。早已被納入為Post-Dubstep的他們,〈Chained〉由Jamie的Dubstep節拍與Oliver的Bassline絲絲入扣而來,已沒有甚麼出奇吧。更有趣,是〈Reunion〉可以從這首Ambient Ballad中暗湧出Deep House節拍,〈Sunset〉好比由Massive Attack闡釋出的Deep House歌曲,而〈Swept Away〉在低迴的曲風裡更竟然綻放出點點Trance的底蘊——Romy的結他勾線還可以奏起Trance Riff來啊! 

也愈來愈覺得Romy的嗓音可以媲美Everything But The Girl的Tracy Thorn呢。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TOY:教我如何不愛他們?

我對英國倫敦五人樂隊TOY為趨之若鶩,因為他們實在彷彿來得猶如為我度身訂造出的樂隊般。在其曲風上所蘊含著Psychedelia的濃厚迷幻基因、Krautrock的德國派前衛搖滾血脈與風馳電掣的Motoring節奏、Post-Punk的簡約與冷酷的曲風、Shoegaze的氛圍聲效、Dream-Pop夢幻曲調,甚至點點他們形容為Musique Concrete的電聲實驗元素(但我不應同是Musique Concrete)而來,還有主唱Tom Dougall那冷冷而低調的漫不經心唱腔,都是全然對了我口味的音樂配套,那教我如何不愛TOY呢? 
別誤會,我不會因此而貿貿然把TOY抬舉為怎樣驚世駭俗、無懈可擊的樂隊, 畢竟明知他們所源用也是復刻自舊有的Vintage音樂素材,他們叫我另眼相看之處是能夠做到配合得宜,而又令人聽得過癮兼夠酷。所以TOY的首張同名專輯《TOY》,也順理成章成為我今年最為引頸以待的新晉樂團處男專輯。

 《TOY》交由Dan Carey監製,即使沒有收錄〈Left Myself Behind〉這首初生之犢處男單曲,但這專輯仍可視為樂隊首個階段的總結。 
專輯開場曲〈Colours Running Out〉由猶如倒播出來的迷幻結他前奏引出,帶來是祭出Krautrock的Rhythm Section與Shoegaze的結他聲效的作品。主打單曲〈Motoring〉是他們集Psychedelic Rock與由明快Motorik Beat節拍驅動的Krautock於一身的奠定性歌曲,配合是如流水行雲的曲子,簡約而扣人心弦,百聽不厭。

更具Krautrock曲風,是曲如其名地深潛的純音樂曲目〈Drifting Deeper〉,由實驗電音Soundscape氛圍揭開序幕,樂曲節奏亦漸趨緊湊起來,時而又轉折上電氣化的節拍,有如強化了音樂鋪排的Krautrock先鋒Neu!作品。長達近十分鐘的〈Kopte〉是首讓急疾Motoring Beat作馳騁的明快Sheogaze曲目,Synth的演奏亦更為營造其Krautrock底蘊,歌曲為專輯的壓軸作,所以也不難推斷此曲會用作音樂會臨近尾聲時大玩Jamming的作品。 

簡而言之,我會把TOY界定為一隊「新迷幻」樂團(看看鬍鬚仔低音結他手Maxim Barron實在是多麼嬉皮的模樣),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新迷幻風骨。〈The Reasons Why〉來得有如Shoegaze年代夢幻Psychedelic-Pop,泛著電影感的浪漫琴音,而〈Dead & Gone〉新迷幻得來又不失溫婉的調子。再來〈Omni〉這樣短短的迷幻實驗樂章也是指定動作。 

我對TOY之推祟,因為他們還有情感豐富的一面。新單曲〈Lose My Way〉便是呈現了他們迷幻靡爛而又動人旋律化的時候。在流麗Synth音下美麗浪漫得令人心碎之Dream-Pop 作品的〈My Heart Skips A Beat〉從沒想過TOY可以有這樣溫暖的聲音,還有〈Walk Up To Me〉這首淒美動聽的夢幻Ballad曲目。

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The Vaccines:夏日終結的配樂

去年英國倫敦樂團The Vaccines鋒芒一時無倆,不得不認為他們的首張專輯《What Did You Expect From The Vaccines?》是多麼叫人聽得大呼暢快之作。姑勿論大家是怎樣把他們的聲音分析為50年代的Rock 'n' Roll、60年代的Garage Rock與女子組合流行曲、70年代的Punk、80年代的美國Hardcore與英國C86獨立流行樂之混合體,在我心目中以主唱Justin Young為首的The Vaccines最可愛之處,是在其獨立搖滾曲風下,可以蘊含著50、60年代的青春無敵愉快流行曲風影響而來。初出道時的The Smiths又何嘗不是被形容為帶著一身復古懷舊風呢? 
與首張專輯才相隔了18個月,The Vaccines已急不及待發表他們的第二張專輯《Come of Age》,唱片封面由四位雌雄莫辨的少女來充當The Vaccines四子。
今次《Come of Age》換上由Ethan Johns(Ryan Adams / Kings Of Leon / Laura Marling)監製,樂隊形容他是Old-Fashion的製作人,而The Vaccines在這張專輯裡就是差不多以現場形式灌錄,沒有怎樣精雕細琢,只要捕捉樂隊最刺激的時刻,甚至有些歌曲更是One Take錄成。

今年2月11日 The Vaccines 來港在九展演出時,他們已率先玩出了〈No Hope〉和〈Teenage Icon〉這兩首新歌,原來這正是《Come of Age》的兩張熱身單曲。前者是The Vaccines的青春無敵懷舊結他樂風之延續引伸,好比清新潔淨版本的Ramones專輯,名字正是來是曲中的一句” it’s hard to come of age”;而調子明快之後者更呈青春的騷動,配以流暢押韻的Chorus,多麼美好吧。 

無論是如沐春風的〈All in Vain〉、旋律清爽怡人的〈Aftershave Ocean〉(可用作鬚後水廣告歌吧),抑或帶著Surf音樂基因的〈I Always Knew〉、Rockabilly遇上Surf結他的〈Ghost Town〉、大搖大滾Garage Punk的〈Bad Mod〉、令我聯想起Edwyn Collins作品〈A Girl Like You〉的〈I Wish I Was A Girl〉,最後以〈Lonely World〉這首Ballad作結。

以The Vaccines的《Come of Age》作為今個夏天終結的配樂也不錯吧。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Stealing Sheep:迷羊冒險記

愛上了英國利物浦迷幻民歌樂團Stealing Sheep,誠然起初是被她們的全女班三人組姿態所吸引。當然由Becky Hawley (鍵琴)、Emily Lansley (結他)和Lucy Mercer (鼓)所組成的她們,其音樂在迷幻幽暗色調下卻有著一份甜美清秀,那才是Stealing Sheep真正教我討喜的原因。 
三人都同是主唱,彼此的Harmonies唱和亦成為了Stealing Sheep的一大特色。民謠的曲子、甜美的唱和、低傳真的結他、迷魂的琴音與鼓擊,構成是Stealing Sheep的迷幻民歌姿態。《Into the Diamond Sun》是她們的首張專輯。
《Into the Diamond Sun》自去年冬天開始收錄,由Sam Crombie為她們操刀監製。古樸、迷幻、美妙、簡約、幽暗而帶著溫暖的DIY-Pop,是Stealing Sheep在唱片裡打造出的聲音。雖然她們是英國樂團,但其聲音其實是很北歐/斯堪的納維亞。

先行單曲〈Shut Eyes〉奏出充滿中古氣息的民謠曲風,歌曲不但帶來悅目的動畫MV,還被英國長壽肥皂劇《Hollyoaks》選用作廣告插曲,那令此曲成為Stealing Sheep第一首上榜單曲(登上了45位),其音樂會也因此多了不同人來看。新單曲〈Genevieve〉有著懷舊而輕快的節奏,是首很夏日情味的歌曲。 

〈The Garden〉、〈White Lies〉與〈Shark Song〉是多麼迷幻的曲目,〈Rearrange〉卻展現了Stealing Sheep清雅的聲音,〈Tangled Up In Stars〉好比星空下的民謠舞會。〈Circles〉這首Folk Ballad則呈現著她們的蒼白幽悒之美,歌曲卻滿是起承轉合而會快板起來,迷幻音樂正是這回事。 

作為專輯的結幕曲〈Bear Tracks〉是她們在音樂會上必玩的迷幻民歌Ballad,然而碟末還有一首猶如歐洲電影配樂般的鋼琴樂章作以隱藏曲目。沒錯,電影是Stealing Sheep的一大音樂影響,但她們喜歡的卻是奇幻電影與異教主題的片子,如《Escape to Witch Mountain》、《The Dark Crystal》、《The Wicker Man》,怪不得她們的音樂總有一份妖巫氣息。